MoneyDJ新聞 2025-06-24 13:12:01 記者 新聞中心 報道資策會產業諜報研究所(MIC)發布「AR眼鏡與VR裝置意向查詢拜訪」,臺灣有54%消費者對AR眼鏡有愛好,大幅超出不感愛好(15%),其中以18-25歲族群的感愛好比例(64%)最高。
查詢拜訪也顯示,臺灣消費者對AR眼鏡連系AI抱持高度等候,有67%消費者抱持等候,不期待僅占7%,個中男性、26-35歲族群的等候比例最高,皆沖破七成。
針對有意願購買的消費者,在已知價格愈高、效果與體驗愈好的前提下,可發現願付價錢在2024年泛起明明的預算調降趨勢,特別是願付價錢逐步往1-2萬區間挨近,有意願購置者,願付價錢在1-2萬的比例從36%提升至48%;願付價錢在2-3萬區間的成心願購置者,從25%縮減至18%;而願付價錢在3萬甚至5萬以上高價位者,比例皆呈闌珊。
MIC資深產業剖析師柳育林剖析,近些年AR眼鏡受惠於AI技術的沖破與加持,開啟更多互動利用的潛能,搭載的AI功能也更多元,例如問答、翻譯、辨認與導航,而從廠商動態來看,AR眼鏡搭載AI已成為潮水,廠商家數在這兩年有明顯沖破,這股趨向也將為臺灣廠商帶來商機,特別是在關鍵技術與零組件。




針對購買意願不高者,查詢拜訪顯示,三大主因為「價錢不合理(55%)」、「空間不適合(41%)」與「裝配不舒適(29%)」。此外,由Ray-Ban Meta帶起高潮的非AR的AI眼鏡,滲透速度應快於AR眼鏡,其成長一樣值得關注。第三,中國AR四小龍Rokid、RayNeo、INMO、XREAL,和Snap等業者在AR+AI眼鏡的布局。
MIC進一步驟查,對AR眼鏡感樂趣程度一般或偏低的消費者,並探討其緣由,最大宗身分是「配戴不習慣(48%)」,其次依序為「價錢不公道(38%)」、「技術不成熟(37%)」、「未發現好的內容(32%)」,和「外型不美觀(17%)」,皆為廠商想進一步拓展市占,須改良與解決的痛點。
MIC也針對臺灣消費者對VR裝配的意向進行調查,持有VR裝配的消費者約一成,將來成心願購置的消費者約兩成、無意願者超過三成,從最近幾年查詢拜訪結果來看,整體采辦意願轉變不大,顯示裝配的吸引力仍有待晉升。
本文來自: https://www.ttv.com.tw/finance/view/?i=0620252413126C1190E7D9C94FB596D1CA67DB871ACCDE17&from=587